马永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中寨村梨营组一个农家汉子。
1994年,看到当时乡村出行交通艰难的状况,他筹钱买来一辆“中巴车”跑起了县城到家乡所在地的便民客运,学生半价,残疾人一律免费,很受群众欢迎。
1996年夏天,特大洪灾袭击赫章县兴发乡,山上水土流失,山下水打沙壅,大片良田好土被淹,即将成熟的庄稼被毁。在该乡鹰嘴村,洪水冲毁村民房屋7幢,卷走村民3人。那天,马永全在兴发大街上目睹了兴发村支书徐永奎家商店被汹涌而来的洪水淹没,商店货物损失惨重;更令马永全心痛的是,他眼睁睁看到中学时期的班长、好友李思义被咆哮的洪水吞噬,无人敢去营救。
亲历洪灾的惨痛灾难,过去一心发家致富的马永全思想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创办林场绿化荒山,保住生存的家园。从1997年起,他注册了以森林管护为主业的赫章恩培回民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建设和保护这片绿色家园,至今已建成以华山松为主的6个林场达15000多亩,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达1.12亿余元,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在赫章县兴发民族乡中寨村,人们交口称赞马永全这位年过半百的回族汉子。他领头创办过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搞过矿产开发、资助过贫困大学生、捐资过公益事业。但让他最为自豪的,是“家乡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
为尽快完成植树造林任务,马永全历尽千辛万苦。他领着县林业局技术员对每一座山头提前规划,常常是“出门天不亮,归家月亮上”。为了动员民工抢抓季节多种树,他只好多加工钱,有一年冬季,马永全最多时一次性组织430多人上山植树。
就在马永全植树造林起步的当年,飞来横祸差点击垮了这条硬朗的回族汉子:他家4个子女活泼可爱,家庭美满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大女儿在上学途中被精神病人刺死。时隔不久,年仅4岁的小儿子玩耍时被拖拉机跌落的机斗压死。两名子女先后不幸离世,令马永全悲痛欲绝……他强压悲痛,把对孩子的思念化为植根大地的一株株幼苗。随着林场的逐渐扩展,购买树苗的资金却越来越紧张。他只好自己建苗圃,自行育苗。每到松果成熟季节,他都要领着大家上山捡松果。从1998年至2002年的4年间,马永全利用收购和捡来的树种3050公斤,育出华山松苗295万株、花椒苗40万株,解决了林场的缺苗难题,他还把10万株花椒苗免费发放给本村农户种植。如今,花椒苗已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
截至2004年,马永全带领乡亲们共创办林场6个,植树造林7440亩。6个林场的建成,有效提高了兴发乡的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造林难,守林更难,三分种七分管。近10多年来,马永全每年都把在赫章道坤集团公司工作的工资和县城的房租挤出3万元作为林场管护费。每到森林防火季节,他每年都与乡、村联合采取措施,组织护林员对每个林场进行巡逻,向广大村民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林场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巡山队,每隔3至5天巡山一次。他们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如果有人检举揭发他人偷盗树木,一经查实,70%的罚款奖励举报人,30%购买香烟和糖果送给山上放牧的老人和小孩,以激发他们自觉爱护山林的热情。因严加管护,6个林场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和偷盗树木的案件。
在马永全建造的白屯萝林场,雪后初霁的阳光沿着树梢透过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华山松,林场里溪流淙淙,一只色彩斑斓的野鸡扑棱棱飞离树梢。乡党委书记罗刚说:“马永全带领乡亲们种下的树林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举了个例子,2010年春夏,赫章县遭遇特大旱灾,不少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在兴发乡,群众用水无忧,水源点正是马永全建造的多个林场。
栽根村原村支书张同全说:“马永全在我们村建成了1100亩林场,有460亩是板栗。如今,每年板栗产量达到4000公斤左右,他全部送给村民自行采摘。”
摸嘎村锅厂组苗族村民杨兴泽说:“这些年,我们树林里的野生动物多了,有野鸡、野兔、狐狸、野猫等。我们苗族村民以前喜欢打猎,现在观念转变了,大家认为,野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带领乡亲们绿化家乡的同时,马永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和闹心事挂在心上。他积极争取,为当地兴修水利工程解决群众生活用水和3000多亩耕地种植灌溉用水等问题;他慷慨解囊,积极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贫困家庭学生就学、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等多方筹资争取捐款100余万元......
从2007年至今,马永全连续当选赫章县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2011年1月至今当选毕节市第一届政协委员。2015年1月,毕节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绿化毕节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2015年两次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11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说,“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不值得吹,比我贡献大的人很多”,这位农家汉子内心永远是满腔的为民情怀。